您当前的位置:文化渊源
商丘市梁园区刘口镇嘴尖王村渔文化博物馆欢迎您
发布时间:2021-2-23 17:05:21

 

 

    刘口镇嘴尖王村又名小亳州,位于商丘市梁园区黄河故道第一湾东南角,风景秀丽的黄河故道东南岸,刘口镇西北部,距镇政府驻地北6.7公里。清乾隆三十五年(1770年)王氏自曹县迁此建村,因地处明清黄河大拐弯处,地势若鸟咀伸向河中,故名嘴(咀)尖王。村民以王姓为主,另有刘、赵、黄等姓,村西北有历史宗教建筑黄河母亲庙,御景园风景区。
    在咀尖王村人的祖祖辈辈的口口相传之中,他们的生存方式主要有三种,一是像黄河故道人一样勤劳耕种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收割五谷;二是依靠漕运码头优势,从事商业活动和漕运活动,增加经济收入;三是从事渔业捕捞,关于渔业捕捞,咀尖王人不得不让人佩服,这里的大人小孩,男女老少,都是游泳高手,都是捕鱼高手,下地笼,撒渔网,摆迷魂阵,提搬登……从徒手捉鱼到拦河绣大围捕,从传统捉鱼到现代化捕鱼,可谓是花样百出,手到擒来,百试不爽。捕鱼已经是咀尖王人生活中的文化,生活中的信仰,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捕鱼已经是咀尖王人的嗜好和情趣,捕鱼充塞了咀尖王人的五脏六腑,口眼耳鼻,捕鱼,就在咀尖王人生活的角角落落。
  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机械化的普及,嘴尖王也和大多数村庄一样,逐渐出现了闲院、闲人、闲地“三闲”现象,刘口镇党委审时度势,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,大力实施“绿、美、硬、亮、净”五化工程,变“三闲”为“三宝”全力提升村容村貌。在村子的显要位置,建设了一座渔文化博物馆,这里收纳了早期到现在黄河边渔业的发展演变史、刘口历史文化名人、各类黄河鱼类标本、渔业生产以及农耕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。走进渔文化博馆,细细品读那传统古老的渔文化,亲历先辈打鱼晒网,驾舟搏浪的渔民生活,从细微处感受不一样的黄河文化。
    咀尖王村渔文化博物馆占地总面积约6700平方米,呈不规则形,包含有咀尖王村文化广场、方塘渔歌、渔文化博物馆三大部分。 方塘渔歌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,以方塘为黄河故道缩影,配以渔舟,载以渔翁,鸬鹚,丹顶鹤……以轮胎作为浮游之力,再现故道渔民用鸬鹚捕鱼之场景,给人一种返璞归真,情趣盎然的感觉。
    渔文化博物馆展览馆建筑面积为375平方米,用传统晋派出山式砖木结构建筑,以青灰传统色调为主体,配以赤红色木质长檐,大气稳重,具有明显的地域标志。在方塘与渔文化博物馆之间,横卧一块黄岗岩巨石,巨石上刻有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,豫东红脸王刘忠河先生书写的“渔文化博物馆”几个篆隶大字。
    渔文化博物馆内部设置以黄河文化为主轴,以渔猎文化为主体,以商贸漕运码头文化为辅助,以文字图片,实物陈列,视频影像,模拟场景,以声光电等多媒体综合再现形式,进行情景再现,以体现丰厚的文化遗传和文化主体。若按展区划分,渔文化博物馆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组成:
第一部分:万古长河 天沐风月
    万古长河是以超大电子屏的方式,以简洁的文字,图文并茂地介绍了黄河下游主河道的变迁史,决口史,治理史,灾难史,在对比中,以体现在党和人民政府的治理治理之下,和谐安宁的生活;天沐风月是以情景再现的方式,体现天沐湖风景区的春夏秋冬,风景如画。
第二部分:百舟竞流 漕运商贸
    黄河故道自明朝万历年间至清朝咸丰年间,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东西漕运的大动脉,也是我国明清史上的经济繁荣带,黄河两岸码头林立,集市遍地,为了再现黄河漕运的繁荣景象,博物馆收集了大量的船体模型,给以陈列,给人以视觉的效果。
第三部分:打渔晒网 鱼乐故道
    在渔文化馆的东北角,是展现渔家生活的场景设置,莲叶田田,荷花朵朵,舟行缓缓,一渔翁手持撒网,蓄势而收,以质的感觉,以景的再现,描绘渔家情趣,渔民生活。在打渔晒网的对面,陈列有多种渔具,或网,或叉,或笼,或罩,有名的,没名的……每一样渔具都是一段可爱的故事,每一样渔具都是一段美丽的想象。
第四部分:美味渔家 乡情诗话
    每一种鱼都有一种独特的味道,每一种鱼都有很多种做法,或清蒸,或麻辣,或红烧,或糖醋……渔人打鱼,渔人吃鱼,一盘盘模型将鱼的做法展示得淋漓尽致,一盘盘模型将鱼的做法展示得五彩斑斓,一盘盘模型让人垂涎欲滴,鱼与渔深入咀尖王人的寻常人家,渔如根,鱼亦如根。
第五部分:农耕传世 故道人家
    在渔文化馆的西北角,陈列有大量的农耕农具,如纺车,水车,织布机、石臼等农具,以实物的再现,体现农耕文化,体现故道人家的生活气息。
第六部分:千里故道 文墨如染
    为了增加美感,体现文化长廊的层次感,拓展度,设计人员还在展馆的上部设有彩带状回环相册,展示了自兰考至大海之间的黄河故道盛景,给人以一目看尽故道景,诗书文墨自胸生的快感,给人以风月无边终是好,黄河故道千里一家亲的情愫。
历史的长河如烟散尽,饱经沧桑的嘴尖王村如今已是今非昔比,真的是黄河几度夺淮狂,倾泻泥沙入海疆。昔日满滩荒草蔓,今朝遍地好风光。